旅顺太阳沟是我国现存近代历史遗址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和特色小镇之一,被称为“远东啤酒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策划的“满蒙独立”、“九一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策源地都在这一区域。现有近现代欧亚建筑353栋,其中俄式建筑90栋,日式建筑263栋;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18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区级文保单位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处。中苏友谊塔、旅顺火车站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里既有清废帝溥仪、清肃亲王善耆、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历史名人故居,还有以满蒙物产馆、关东军都督府、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官员和重要将领的官邸等为代表的一批遗存建筑,承载着许多国家记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素有“世界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于2014年12月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2017年11月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园区以光荣街道为核心,东起白玉山西侧,南至军港岸线,西至铁山街道,北至郭水路以南。规划控制区11.4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3.5平方公里。现有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企业160余家,初步形成了具有旅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园区立足“以中央文博区为核心,一园两翼,山城港、河海湾相融合”的总体空间格局,以文化创意人才为支撑,以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企业发展为着力点,坚持影视、文化、旅游三大引领,突出人文、博览、生态三大特色,确立了“影视传媒、文化博览、文化旅游、特色商业”四大产业定位。
围绕园区四大产业发展方向,以影视传媒为先导,融合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特色高端商务于一体,初步形成“影视文化+博览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三大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承载区。实行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和军地共同保护、修缮、利用百年老建筑的军民融合“旅顺模式”,努力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和环境复兴,让百年风雨洗礼的太阳沟焕发青春活力,初步建成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文化产业园区。
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企业,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特色、地域风情的特色商街,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泛博物馆群,构筑东北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大连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率先建成大连影视文化产业示范区。力争成为旅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独具文化特色与海洋风情、享誉海内外的“国际慢城”和“军港海洋文化之城。
40分钟车程直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和大连北站高铁站口。
便捷连接大连地铁12号线水师营站、旅顺南中北路和土羊高速公路。
15分钟车程直达烟大铁路轮渡码头和旅顺新港码头。旅顺新港至蓬莱、龙口、东营、天津航线的开通,使旅顺成为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和环渤海的物流集散地, 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集港口、铁 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轻轨“五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区域。
太阳沟是旅顺八大景区之一,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北高南低、阳光普照。这里集近现代战争历史遗迹的历史文化、皇帝王公的名人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旅顺军港的海洋文化、天然花园的生态文化于一体,形成了幽静雅致的历史文化街区,为国内外罕见。依托山、海、河、湾、城等独有资源,成为东北亚生态宜居之城。
园区内园林绿地、交通绿地交织,自然景观优美。龙柏、银杏、樱花等近1000棵百年古树与欧亚古典建筑交相辉映、四季生姿。慢行在静谧的街区,有一种别处很难享受到的穿越时空的视觉感,忘却时间的惬意感,形成了“春观樱花、秋赏彩叶”的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令人向往的大连后花园。
园区濒临高校,高中小教育机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商务休闲酒店、公寓等便民机构完善,为海内外人士创业、就业、工作、生活提供最大便利。
“以政策立区”为统领,按照《大连市委市政府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园区对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产业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以创建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建设文化产业总部基地,构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入住、营运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
以“人才兴区”为依托,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借助大连、旅顺高校培养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