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亲王善耆(1866-1922),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嫡系后裔,1898年立为肃亲王。善耆自1912年2月6日来旅顺,至1922年3月29日病逝,在旅顺生活了整整10年。他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勾结,积极参与以复辟清王朝为宗旨的宗社党活动,配合日本政府策动“满蒙独立”,组织“勤王军”,妄图复辟。只是因袁世凯的突然死亡,日本政府转而支持段祺瑞政府,复辟活动才告流产。
1922年3月29日,在10年复辟“大清”活动中屡屡不能得逞的肃亲王善耆,因长期抑郁成疾丧命,死后谥“肃忠亲王”。
肃亲王府当年共有28个房间,善耆住在二楼的一个大房间。肃亲王府的名气,还与其第14女显玗,即金璧辉(日名川岛芳子)有关,她六岁从北京来到旅顺口在此居住,1927年与甘珠尔扎布在旅顺大和旅馆结婚。
罗振玉,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贞松老人,1866年6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上虞,清末曾任参事、京师大学堂农监等职。
1928年冬,罗振玉携眷来旅顺。1931年在龙河西岸山坡(今洞庭街1、3、12号)建砖木结构的居住楼和三层俄式藏书楼。藏书楼面积300平方米,称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万册。
罗振玉来旅顺一方面与日本勾结,策划伪满洲国,为溥仪复辟服务,另一方面他又是清末学界巨擘,终生收藏研究金士古玩、碑刻墓志、法帖、拓本和甲骨等,并在甲骨、钟鼎铭文、碑拓、古籍等方面造诣匪浅,著有《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殷墟书契箐华》、《殷墟书契考释》、《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名人书法》、《百爵斋名人书法》等。
1940年罗振玉病故,葬在旅顺水师营镇西沟村西南山下,现在那里是一片果园,果农都叫那里为“罗茔”。
康特拉琴科(1857-1904)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乌克兰军官家庭,他是家中第十个孩子,自小就向着一个军人的目标而被塑造。日俄战争前由东西伯利亚调往旅顺。
在日俄战争期间康特拉琴科是旅顺口争夺战中俄军的灵魂人物,也是主战派。曾任俄军驻旅顺陆防司令。他指挥俄军,依托堡垒要塞,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和推进。1904年12月5日他亲自到东鸡冠山北堡垒召开作战会议,不料这一重要情报被日军获取,于是日军调集重炮向堡垒轰击,康特拉琴科被日军炮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毙命。
康特拉琴科在旅顺的官邸位于宁波街47—48号。
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号诚之、汉名金碧辉。肃亲王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于是将女儿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并改名为川岛芳子。她六岁从北京来到旅顺口在肃亲王府(现为新华大街9号)居住。1927年与甘珠尔扎布在旅顺大和旅馆结婚。
川岛芳子长期从事情报搜集工作,曾任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要职。先后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等秘密军事行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被称为“东方魔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8年川岛芳子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在北平第一监狱执行枪决,终年41岁。
大谷光瑞,日本明治至昭和时代僧侣、宗教家、探险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华族(僧侣华族)。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法主,法号镜如。曾出资组建探险队三次赴西域地区进行文物掠夺和地质测绘。
大谷光瑞为大谷光尊的长子,妻子是贞明皇后的姐姐九条筹子。明治36年(1903年)父亲光尊死后,继任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本愿寺(西)宗主,致力于宗务、教团势力的扩张。明治35年(1902年)至大正2年(1913年)三次向中亚•西域派遣探险队,取得丰硕的考古成果。他遍访敦煌、吐鲁番、楼兰、西藏等地区盗窃中国文物,并倾注全力从事中国文物的整理研究以及相关著述、讲演、教育、印刷等事业。
1915年大谷光瑞移居旅顺,住在光荣街道靠山街87号的二层欧式建筑中。其探险收藏的文物部分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31年11月,被关东军挟持到旅顺大和旅馆,由罗振玉出面,租借肃亲王府入住2个月,策划成立满洲国。“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35年1月来旅顺避寒,住康特拉琴科官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阿列克谢耶夫,生于1843年,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阿列克谢耶夫的军衔为海军上将,其行政职务是关东总督,是整个俄帝国远东地区唯一拥有侍从将军头衔的人。
大岛义昌,明治时期的陆军大将,甲午战争中其率一个混成旅在牙山首先挑起战争,日俄战争时的第三师团长,战后首任关东都督府都督。
1905年10月,日本政府在辽阳设置了关东总督府,任命大岛义昌为首任关东总督。他上任后,首先接管了大连地区及满铁附属地的守备任务,同时承担日军从东北撤退的大连兵站业务。自此,大岛义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日本在大连地区和辽东半岛的“太上皇”。
1906年7月,日本政府名义废除关东总督,并于同年9月1日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其都督仍由大岛义昌担任。大岛义昌受命后,只是将执政地点从辽阳搬到了旅顺,其权力依旧。从此,旅顺便成为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中心。
1909年5月,大岛义昌为提出设立旅顺工学堂的建议,并于同年建立该学堂。
1912年4月,大岛义昌离职,1915年被编入预备役,1920年退役,1926年病死。
本庄繁,日本陆军大将,兵库县人。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参加过日俄战争,曾任驻华副武官、参谋本部中国科科长、步兵第11团团长、中国奉系军阀张作霖军事顾问、步兵第4旅旅长、驻华武官、第10师师长。前后在中国20余年,是所谓“中国通”。曾多次上书主张武力征服“满蒙”。1931年8月任关东军司令,主持并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1932年8月任军事参议官。翌年任天皇侍从武官长,晋上将。1935年受封男爵,次年退役。1938年出任军事保护院总裁。1945年任枢密顾问。日本败降后被指控为甲级战犯而畏罪自杀,遗《本庄日记》等。
肃亲王善耆
罗振玉
康特拉琴科
川岛芳子
大谷光瑞
溥仪
阿列克谢耶夫
大岛义昌
本庄繁